Monday, July 20, 2009

阿拉斯加之旅 6/26/09-7/3-09(六)Kenai游船

Fjord这个词不知道怎么翻译,就是冰川的脚上慢慢融化,同时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水把以前的冰川填上的现象。今天看到的冰川就是这个现象的典范。船长说10几年前船还不能还到这个地方。经过的一片叫做僵尸树林的地方,静静地讲述着被海水淹没,又重新露出地面的历史变迁。水面上浮着的大大小小的冰块暗示着这片水面曾经是冰川的一部分。走进冰川的边缘,亲眼见到一大块冰块从冰川上融化掉到水里,才相信这些变化就是这样慢慢发生的,没有什么神仙大力士把冰山、海面推来推去。不管环境如何变迁,鸟儿鱼儿们还是快快乐乐的生长繁殖。这就是自然吧,运动中体现着永恒。

下面这段话概括了我们的感悟。
Nature lives in motion. That motion adds intriguing patterns toth elandscape, while challenging us to see beyond our own expections. Where we expect rocks to be solid, they show signs of ancient fluidity. Where we expect land to be still, it ratterls, rises, or sinks.


名字叫做puffin的可爱水鸟

慵懒的海狮在5星海景宾馆

终于拍上了鲸鱼的大尾巴

冰块上乘凉的海狮

我们的游船全速向冰川进发

布满冰块的水面,而不传来船底滑过冰块的声音

泛着蓝色的冰川

一个大冰块从冰川上掉下来

阿拉斯加之旅 6/26/09-7/3-09(五)Exit glacier

Exit 冰川是在seward, 一开始没有下决心爬,就和一伙人在一个ranger带领下在冰川下面的地段晃悠。然后发现队伍里就没有什么fit的人,ranger也很无聊,拎着一片叶子也能解释半天,走的很慢。眼瞅着一伙一伙年轻人从我们身边走过,像冰川顶上进发,我们心里也痒了。反正来回也就是去Half Dome的单程,估计也就是6小时,没啥了不起。我们差点背着2瓶水就上路了,还好在我的一再坚持下,又回去取了很多水,如果没有这些水,我们估计就下不来了。
上山前就看见山下的小黑板上写着这几天有几只熊出没,突然意识到这就是bbs上提到的著名的经常可以见到熊的trail。硬着头皮,上吧。一开始那段视野很不好,我真的很紧张,就一直大声叫唤,盼着能遇上个人啥的。走到一个地方,有个本本,让大家签名做记录,感觉就像是打仗前留个名儿似的,心里更加恐慌。看着签名的时间,前面一伙人是10分钟前,我们就开始一路小跑。总算追上了,便紧紧尾随。走了没多远,看见地上一坨新鲜的粪便,居然旁边还有一个防熊的铃铛,很是搞笑。再走没几步,在一个拐弯的地方,突然前面的couple举起手来,慢慢往后退,我们都没明白咋回事,原来前面就是一只熊。那坨粪便估计就是这老兄的吧,难怪那么新鲜。两人2话没说开始往回走,我们俩吓得紧紧跟着掉头,虽然心里有点惋惜。回去的路上遇见一伙人,听我们讲完以后还是义无反顾向前冲。我们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敢跟着。后来又遇到一对couple,听了熊的故事有点犹豫,但又舍不得回头,于是我们就组成了一个大队伍,又向山上进发。经过原来看到熊的地方,见到了前面那伙勇士们,他们说他们大声唱了很久的歌,估计把熊吓跑了。有这么多人,我们也安心了一些。
一开始的路边有很多高的树,再向上一些两边就只剩下了矮的灌木,再向上灌木也不见了,路边出现了鲜艳的野花(后来才知道很多这样的花都有毒),再后来花也不见了,出现了一片片积雪,再向上,就是一大片雪地了。就这样着从冰川的下面爬到了冰川的上面。站在冰川的边上,总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以前只是对冰川有个模糊的概念,来了这边终于对冰川有了点概念,就像是几座山之间用冰铺成的高速公路。而现在,冰川就尽在咫尺了。看起来一点没有冰的质地,只有偶尔的一些融化的小水坑才能让我相信这些就是冰。虽然理论上明白只是高压的结果,但还是很难把这个物理过程想明白。为什么冰能这么结实?为什么这样的大冰块在这样的大太阳下不会化?戴上望远镜,看见一伙人在冰川上行走。他们显得那么小,几乎不注意就找不到了。已经是不知道第几次意识到,人在自然面前实在是太渺小,太脆弱了。
整整爬了5小时才到了顶峰,累得已经不行了。我们就躺在软软的草甸上,面前是壮观的冰川,舒舒服服睡了一觉。感觉就好象是练完瑜伽之后躺在垫子上一样,真是享受啊。接下来的路就不好走了。眼瞅着弹尽粮绝,水也舍不得喝了,JS开始耍赖不走。在山上看着远远的停车场,真是绝望啊。已经没有太多心情欣赏周围的美景,就盼着看到开花的地方,然后是长灌木的地方,然后是有树林的地方... 不知道唱了多少歌,什么少年先锋队,共青团之歌都用上了,总算走了出来,整整8小时,激动啊。
非常感谢路上和我们同行的保加利亚夫妇,给我们壮了胆,也让一天的行程多了不少乐趣。当然还要感谢那只熊,让我们的hiking多了不少刺激。还有JS, 膝盖疼的不行了还不肯把书包给我背,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山脚下看到的冰川

trail的入口处

路边的熊粪和铃铛

沿着冰川前进

国家地理杂志上常见到的场面

冰川近在咫尺

鲜艳有毒的花花

漫山遍野的野花

冰川融化形成的微型瀑布

大太阳下的冰山

阿拉斯加之旅 6/26/09-7/3-09 (七) Katmai 看熊

可能是受妈妈的影响,我对熊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听说Alaska这边某个奇怪的岛上到了夏天会有salmon洄游从而吸引大批灰熊,于是决定花上600刀去瞧瞧。妈妈听说我花这么多钱就是去看4小时的熊抓鱼,不禁感叹“有这钱还不如回来看我呢”,无语。
看熊这天,一大早赶到Anchorage机场,然后乘坐PenAir的小飞机约1.5小时到达King Salmon的visiter center,然后转乘一个更小的水上升降飞机到达brooks camp, 也就是看熊的地方了。下了飞机,忐忑地问工作人员这个时间有没有熊,心里还在担心着600刀打水漂,那工作人员笑了笑,指着不远处说那不就是吗?转头看过去,果然一个熊就在30米左右的地方大摇大摆的晃悠呢,真是有惊喜又害怕。之前听说这地方可以和熊近距离接触,但还是没有什么概念。毕竟来Alaska一周了,一共也没见到几只熊,而且都离得挺远的。在visiter center接受常识训练的时候听到ranger说不能带食物在身上,心里还真是有点打鼓,看来这次是真的了。
因为我们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从营地出发就直奔著名的brooks fall了。看见前面5位很强壮的德国阿姨也朝那个方向走,就赶紧拉着JS紧紧跟上了。路边很快出现了新鲜的熊粪,心里更加紧张起来,一遍遍大声喊"熊,不要过来",英文说烦了改中文,中文说烦了再改英文。在准备走过一座桥的时候,一个ranger拦住了我们。显然这个桥所在的地方是熊的地盘。在这里,熊就像警车,可以横冲直撞,而我们就这能躲着走。这个ranger用对讲机一直在和桥对面的ranger通话,了解附近熊的行动。当时还明白为啥搞得这么紧张,但回来的时候从桥的那边真的很清楚的看见不时有熊就从我们走的小路上走过。虽然这里的熊看见人已经带搭不理了,但是10m的距离还是有必要保持的。等了一阵,终于让我们过了桥,来到了第一个看熊的台子上。眼前出现的是一条很浅的河和一些草丛,紧接着看见了3,4只熊悠闲的晃悠,再仔细看发现草丛里还有一只妈妈带着3个小宝宝。这样的情景只有在电视里见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不知道拍了多少照片之后,我们跟着德国大妈继续前进,心里幻想着那著名的瀑布边会是怎样激烈的捕鱼场景。走了半小时之后,穿过几个需要开门才进的去的桥,远远看见很多人站在一个台子上,几乎人手一个巨牛的大镜头。JS的简直的小巫见大巫了。等到走近了,明信片上的场景终于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瀑布和5,6只熊,摆着各种姿态等着抓鱼。好容易在人群中挤到了一个适合拍照的地方,顶着大太阳就开始盼着哪只熊可以抓到鱼。半小时过去,没有任何动静,熊们真是有耐心,一动不动在那里等。这时有个傻大个等不下去了,爬到瀑布的上面去,摆好了姿势等着鱼被水冲下来。所有人都被这个很拽的熊所吸引,眼瞅着所有的镜头都开始对准他。接下来,又是漫长的等待。半小时过去,还是没有动静。偶尔有鱼跳出来,大家的期待又一次次随着笨熊们的失败而变成无奈。有些人等烦了,开始把镜头转向其他地方,比如桥下钻出来的一只小狼。就在大家百无聊赖的时候,一个不起眼的熊抓到了第一只鱼,大家激动的好像是自己抓到鱼一样,然后就是噼噼啪啪一阵相机快门的声音。这只熊把鱼身上的肉简单啃了啃,又自信的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等待。刚才那只小狼赶紧跑过来吃剩下的鱼,小狼剩下的接着又被周围等待的鸟分吃,一切井然有序,没有任何冲突。又过了10几分钟,那个大家最看好的熊还是没有任何收获,而刚刚抓到鱼的熊居然又抓了一只。1小时过后,那只不起眼的熊吃了5只鱼心满意足的走人了,其他的熊可怜巴巴的还是一无所获。这么大的熊,一年也就吃上几个月的鱼,结果捕鱼还真么辛苦,真是不容易啊。想想自己每天敲敲键盘就可以享受免费3餐和一年四季的生鱼片,真是惭愧啊。转眼又是1小时过去,大家(特别是扛着牛头的pro们)还是执着地期待那只站在瀑布上的熊可以捕到一个鱼,因为那个角度拍出来一定非常漂亮。人群中最牛的几个牛头还是义无反顾地对着那个方向,韩国的pro心疼地把自己的大镜头用迷彩套子套了起来。第一次发现自己终于和一群专业选手站在了一起,600刀也值了。在等待了2小时后,那个笨笨熊终于放弃了,无奈的扭着打屁股走了。另一个熊还是对这个位置充满信心,又站上去。大家又开始了激动和漫长的等待。半小时之后,这只熊吃到了一个鱼,人群又是一阵欢呼。然后,抬着各种装备的专业选手们终于如愿以偿的离开了。
看熊期间出现了一个趣闻,JS突然沉着脸说“出事了”,我心一惊,搞了半天是他把拍完的memory card掉到桥下了。想想他辛辛苦苦在来之前买大白,大老远扛过来,就是为了拍熊,还出现了这种低级错误。接下来的1小时,一个ranger拿着一个大杆子在桥下的草丛中寻找那张卡。无聊的人们终于又了另一样东西关注。每个人听到是memory card掉下去了,都露出极其惋惜和同情的表情,想来都是把照片当宝贝的人。可怜的JS也无心看熊了,改用望远镜在草丛中寻找memory card。而我,终于有机会玩起了大白,然后发现只要景色好镜头牛,不需要技巧也能拍出牛照片。折腾了很久,JS终于放弃了。ranger说等夏天过去熊走了他们可以下去捡,我倒是想建议他们关注一下熊的粪便 :).
在大太阳下站了3个多小时之后,终于决定撤了。回来的路上见到了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大点的宝宝,还有一只小熊不知道哪里长了虱子,一个劲在地上打滚,非常可爱。
伴随着Katmai旅程的解说,Alaska之旅也结束了。

熊宝宝在不停的挠痒痒。

这只最牛的熊在吃抓到的第4只鱼。

这只笨笨熊在等待了半小时之后终于抓到了鱼。

熊宝宝看着妈妈前进的方向准备过河。

熊宝宝和妈妈过河。

熊妈妈带着3个宝宝想过来吃鱼,结果被一个坏熊赶跑了。

阿拉斯加之旅 6/26/09-7/3-09(四)Columbia Glacier Kayak

划船这一项是coupon book上没有的,但因为听来过的朋友强烈建议,于是就决心掏了银子。划船的地方在voldez,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镇。方圆2百米的地方,饭馆,旅店,旅游公司,超市,样样都有,居然还有个市政府。小镇被雪山环绕着,像个婴儿车里的baby,只是婴儿车不能挡住风雪,据说这里冬天常遭到暴风雪袭击。
我们住在Best Western Valdez Harbor Inn,离港口非常近,有可口的早饭,还可以用coupon book享受买一天赠一天。吃饭两天都在一个叫做福宫的中国餐馆。其实吃了第一顿就想再也不来了,结果因为对其他几家更是持怀疑态度,第二天还是回来了。里面的halibut/salmon拼盘还算不错,蒙古牛肉也还凑合,其他的菜就不敢恭维了。在这莫名其妙的地方,也不要指望有什么地道的中国菜了,倒是老美们吃得蛮起劲的。
言归正传,来这里的主要目的就是去columbia 冰川划船。整个行程10个小时,一开始就是给大家发衣服,教大家怎么拿船桨云云。他们发的衣服很有趣,先是靴子,背带防水裤,再是小皮裙,裙边可以套在船上防止水进入船内。我们这一行人有大概5伙,一对荷兰夫妇,一大家子马里兰来的,还有两队中部来的夫妇。
真正出发已经是一小时过后。先是乘坐一艘小的油轮开往columbia冰川。一路上见到了两只不停摆pose的海狮,一群懒洋洋的海獭,还有几只虎鲸。40多分钟过后,远处的冰山慢慢靠近了,水面上出现了一块块白色的东东,近了才发现是冰块。我和JS两个书呆子开始计算如果水面上见到冰块,水下的冰块会有多大。下了船,大家跃跃欲试,终于可以划着小船穿梭在冰山之间了。这里的水面非常平静,一点浪都没有。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大大小小的冰块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诉说着他们从冰山上咔嚓咔嚓融化的故事。我们所见的似乎只是一段电影的一帧,所以是静止的。见证这些变化过程的可能只有那些水鸟,一代一代的生长在这里,叽叽喳喳的不知在说些什么。穿梭在千奇百怪的冰块中,除了听到船桨拍击水面的声音,远处的鸟叫,还有冰块上滴滴答答滴水的声音。心里唯一的感觉就是平静,和纯净。
整个队伍中,除了那些小孩儿,我们的船可能是划的最慢的。一来是我们确实没有经验,二来JS在后面一直在拍照,我的裙子因为固定在船上,不能回头,也不知道他在偷懒,一个人在前面还在吃力的划,心里感叹为啥别人能走得那么快。突然,一个我们看来划的很牛的船莫名其妙的就翻了。耳边还在回响着导游一开始说的话: 今年还没有翻船的示例。这场面还真是没有见过,虽然身上有救生衣,但是想想水里的温度应该是0度左右,心里还是挺担心的。还好两个人很牛的从船上脱离开来,先是男的被拉上来,然后是女的,不慌不忙的先把照相机等设备慢慢递上来,然后才想到自己还泡在冰水里。好容易把这两个很壮的游客拉上来,可怜的导游又开始从船里抽水,却眼瞅着那艘船在下沉。于是导游让我们和另一艘船并在一起组成一个担架,然后让那两个落水的人从自己船里出来,像晒鱼片一样躺在我们两艘船上。然后导游们继续排水。后来落水的女生干脆脱下靴子扔给导游舀水。折腾了1个多小时,终于把大家安全的送到一个小岛上休息,可怜的落水couple已经快冻成了冰块。整个营救过程让我对我们的导游肃然起敬,也觉得此行多了一些亮点,还好遇难的不是自己。
坐游艇回来的路上,导游们到几个地方捞他们之前放下去捕虾的网子。以前没见过,这些网子很简单,就是个铁丝编的笼子,开口的地方,铁丝是向里面弯的,所以进去容易出来难,笨笨的虾米们就被困在里面了。随着一阵欢呼,一个笼子被临了起来,我们心里还想着密密麻麻的大虾在里面挣扎是怎样的场面,搞了半天,里面也就是刚刚把笼子底铺满,一共10来只的样子,还有一个可怜的海星。我们于是开始感叹导游们不容易啊,一天也就这么点吃的。我当时就暗暗想下船时多给点小费,结果我们身上现金很少,一个人也就给了2刀,当时觉得真是尴尬啊,赶紧走人。后来吃饭的时候都躲着那个旅行社,怕撞到我们的导游,虽然我觉得他非常棒!








阿拉斯加之旅 6/26/09-7/3-09(三) Denali Highway

Denali High Way本来是不在计划之中的,因为是没有铺的路,原则上来说租车公司是不允许的。JS研究了n本旅游书籍之后还是建议要走走这条崎岖的山路,我虽然心里打鼓,但还是想看看野的地方到底啥样。于是在逛了Denali公园之后的这天就开了上来。
一开始那段按说主要景点就是背后的Mckinly,可惜这牛山始终还是没有露面。开着开着,两边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大片大片的平原向远处延伸着,再后面的背景就是高高的雪上和冰川。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羚羊在草原上奔跑,只不过不敢跑太快,怕爆胎。偶尔对面的"羚羊"跑过来,还要很客气的让路,尽量躲远点,生怕被溅起的碎石子把玻璃打破。
一路上开不了多远就忍不住下车溜达,拍照。坐在车里也不能闲着,满世界的找动物,结果开了几个小时,半只动物也没瞧见。好容易JS突然看见了点啥,赶紧停车搬望远镜,搞了半天是几匹马,有的上面还有缰绳,感觉是彻底被骗了。后来见到一伙从加拿大开摩托过来的哥们,他们说今天是打猎的日子,所以动物们都躲起来了,遗憾啊。好好的,打什么猎啊!再想想,如果有些动物知道了危险的来临,怎么通知住在几里之外的亲戚呢。没有手机,没有邮差,也没见到飞鸽传书之类。
一路上经过了平原,高山,河流,小溪。除了地上的景色变幻莫测,天上的云彩更是让人难以捉摸。这边还是晴空万里,不远处就能见到一大片乌云,和一根根细的黑色的线从乌云降到地上。JS说是下雨,现在还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有个地方雨刚刚过去,见到了平生最宽的彩虹。
远处的雪山在七拐八拐之后越来越近了,崎岖的上路也终于变成铺好的柏油路了。chevy impala 还真是给足了面子,居然让我们顺顺利利开了过来。135 mile的路开了差不多10个小时,还是半个动物的影儿都没看见。倒是开去旅店的路上有一段路两边有50多只兔子出现,就像是集体相亲一样。
颠簸的Denali Highway,可能是我开过的最漂亮的路了。




















Sunday, July 12, 2009

阿拉斯加之旅 6/26/09-7/3-09(二)Denali

这次来Alaska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看熊,这里据说是熊的密度最高的地方。曾经和JS开玩笑说Palin估计是美国官员中掌管熊最多的,结果旅行结束是就听说她要辞职了,看来拥有熊还是不如拥有钱来得实在。我和熊的一次接触,就在开车前往Denali的路上出现了。那是在一个空旷的地方,突然发现很多车子停下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有动物出现。因为我们没有准备,还要在箱子里 刨出望远镜,过了好一会儿,JS才把他的大牛头装上。冲到路边,居然看见了一只黑熊,正在惊讶的时候,发现了后面一个很小很小的熊宝宝,再往后居然还有两只。想起刚刚看的Animal planet介绍说黑熊很少一胎有2个以上的宝宝,这个妈妈显然是在这里show off了。熊妈妈带着宝宝大摇大摆的晃悠,大家就激动的拿着大大小小的相机噼噼啪啪拍照。奥巴马出现了也就是这个排场吧。

这晚住在primrose B&B,很漂亮的一个house, 房子后面就是一个大树林,据说不时有动物出没。我和JS开始感叹这要是在加州需要花多少银子很买到这样的豪宅啊。第一次住B&B,感觉很温馨,像个家。他们的书架上还摆了一些旅游书籍,想来是专门为房客准备的。本来想翻上几页,结果倒头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4点多起床赶上了最早一班shuttle进入Denali,按照书上教的,抢了左边的位置。看来大家都是有备而来,上了都是坐在左边。后来发现其实两边区别也不是很大。没开出多久,就在司机的指引下看到了一只灰熊,在远远的山头上吃草。大家激动不已,又是大大小小的照相机摄像机一个劲狂拍。一路上似乎忘了真正去欣赏景色,所有人都睁大眼睛寻找着动物,一路上见到了路,鹰,山羊,但似乎最让大家激动的还是熊的出现。我们坐到wonder lake下了车,想去湖边拍下那最富盛名的Mckinley倒影。这Mckinley也是有性格,据说很少露面,大多数时间都是躲在乌云后面。既然出场率是30%,我们赶上大阴天也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虽然明摆着看不到山,还是不甘心从车上下来准备hiking。下了车子见到很多人都在往头上套着像网兜一样的东东,非常难看,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么回事,无数只蚊子就呼啦啦的围了上来。顿时我们就绿了。这时才意识到群众们在bbs上说的wonder lake的蚊子果然是名不虚传。可怜的JS四周至少围了几百只蚊子,大有以前在学校发放免费食物时一群饿疯了的学生从四面八方冲过来的架势。一边用两只胳膊当电风扇赶着蚊子,一边挑了一条小路开始hiking。路上一开始有很多树在两边,可见度不高,整条路上就我们两个,想想像蚊子一样饥饿的熊随时可能出现,腿都开始发软。听说熊听到人的声音就不会凑近,就掏出知道的所有的歌曲一首首大声地唱。最后连少年先锋队队歌都用上了,还是没有走到头,于是就掉头了。还好赶上了下一班shuttle,就逃命一样冲了上去。回来的路上天渐渐晴了,连绵不断的山峦渐渐显露出来,可是Mckinley最终还是没有露面。坐在车上又困又累,睡了几觉,每每有动物出现大家就开始大呼小叫,自然也就醒了,不会错过什么。最精采的一幕是一只灰熊趟下来给熊宝宝喂奶,连在这里待了n年的司机都激动的叫起来。即便是这么凶猛的动物,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还是那么的安静,慈祥,不由深感母性是universal的。

到达公园门口的时候已经7点左右了,我们以下雨为由放弃了那几条trail,直接奔向了旅馆。
我们住的是Pricess 在Denali的那家,因为他们离公园门口最近。这里据说平时都会很贵,今年大概是经济不好,少了很多游客,所以开始打5折。晚饭是在Salmon Bake吃的Salmon,据说这里是Alaska最受欢迎的餐馆之一。我点的Salmon是在一块木头上烤的,味道很不一样。

一天下来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动物太幸福了,可以自由自在的生长繁殖。感叹公园的建造者在20年代就有这样远见,要把这块地方保留下来,使得这里的生态环境没有遭到人类的破坏。如果是动物园里的动物知道他们的亲戚有这样好的居住环境,宁肯没的吃,也会愿意搬到这里吧。享受自由是件多幸福的事儿啊。

Saturday, July 11, 2009

阿拉斯加之旅 6/26/09-7/3-09(一) McKinley

在走过了世界上很多城市之后,对喧嚣的人群渐渐失去了兴趣,而阿拉斯加这个纯净的地方开始吸引了我的注意。在策划了近1个月之后,我和JS终于出发了。 

我乘坐晚上9点的southe west从SFO出发,迷迷糊糊睡了一觉醒来,发现窗外已经可以清楚的见到一片片的雪山。一周工作的疲惫顿时消失,酝酿了几年的想法终于开始成为现实。到达Anchorage已经是凌晨,外面的并未全黑的天色告诉我,这就是阿拉斯加了。等到JS到了租了车子,开到hostel已经2点了。Arctic Adventure Hostel离机场很近,厕所和浴室是公用的,卧室不大但足够用了,主要是价钱公道才50刀,对于只睡几个小时的我们再合适不过了。

第二天很早起来,在附近的walmar(他们开门非常早)t的麦当劳吃了很饱的一顿早饭,还买到了著名的100%deet的驱蚊剂。店员问我从哪里来,我心里面犹豫了一下,说了加州,而似乎以前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北京。说的时候忽然意识到,可能在这边生活了这么多年之后真的已经把加州当成家了。

这天的计划是去Talkeetna乘做小飞机观赏McKinley的顶峰。McKinley是高的意思,是北美最高峰,海拔20,320 feet。据说登山的pro们需要用1-2周时间才能爬到顶峰。对于我们这样的菜鸟,花上300刀去顶上看看也算值得了。开了2个多小时到了目的地。 一共10个人的飞机,居然有6个中国人。以前也做过小飞机,但是从没有像这个飞了一会儿就需要带氧气面罩。更夸张的是用了几年的摄像机突然down掉,恐是高空反应吧。McKinley上面非常震撼,一片片的白雪厚厚的压在一座座山上。有些积雪的地方有淡淡的蓝色,据说是因为压力太大造成的反射。这样的蓝色我们在后面看冰川的时候又见了很多。飞机在一座座高山之间穿梭,机长给我们介绍哪座是McKinley,哪座是McKinley太太,哪座是McKinley儿子。这个世界上最高的家庭几千年来这样长相厮守还真是让人感叹。机长继续介绍这哪边是南峰哪边的北峰,后来看起照片还是一点都想不起来了,到处都是积雪和偶尔露出的山脊。在某一个位置看见了登山勇士们的营地。和群山比起来是那么的小,像是一个个小碎石。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够决定爬上这样的山呢?另一方面,人们总是把登顶叫做“征服”,但是“征服”之后山还是立在那里,没有丝毫改变。人在这样的自然面前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在山和山之间第一次见到了冰川,第一印象是像长安街的大马路,很宽,很平。不时还会有黑色的条条,很想是被车子压过的痕迹。机长说是冰川流过的时候会带走很多泥土和碎石,而当冰川汇合的时候,这个携带的东西就会沉积下来,造成这样的“土路”。如果说山给人看到的是地壳运动霎时的snap shot,那冰川让人感到的则是岁月的雕琢的痕迹。在这里,我感到了这个世界的生命,好像是人生的延长版,只是更加惊心动魄。